会庆寺坐落在平阳省土龙木市, 是平阳省历史最悠久、占地面积最大的宗教建筑。 会庆寺的特点在于其历史、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。 1993年1月7日,越南文化体育——旅游部已经把会庆寺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。2013年5月,亚洲记录组织正式确定会庆寺中的卧佛是“亚洲屋檐上最长的涅槃佛像”。
会庆寺于1741年开始修建,但可惜的是于1861年在战争中被破坏。 1868年,寺庙得到再次的修缮,并一直保持着同现在一致的规模。 从开始至今,寺庙已经得到多次的修葺,也经历过多位住持。 2007年,寺庙增修一座27米高的7层宝塔并重修了包括菩提道场(菩提成道的地方)、蓝毗尼园(佛祖出生的地方)、鹿苑(佛祖论道的地方)和双寿达拉(佛祖涅槃的地方),共四处十分具有佛教特色的佛迹。
会庆寺不仅充满着佛理气息,还具有极其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。 会庆寺还与革命活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, 1923-1926年,阮生色(胡志明主席的生父)同潘庭苑、慈文和尚共同创立了名誉会。 在1945年八月革命之后,会庆寺成为了土龙木市佛教救国会的总部。 1953年,成为平阳省佛教爱国组织的总部。待到1983年,会庆寺是平阳省佛教协会的总部。
会庆寺根据建筑主体可分为5个区域,前殿、正殿、后厅(烧香拜佛处)、讲堂和东西走廊。 寺庙内有4个建筑与佛教息息相关:菩提道场(菩提成道的地方)、蓝毗尼园(佛祖出生的地方)、鹿苑(佛祖论道的地方)和双寿达拉(佛祖涅槃的地方)。 室内设计、绘画、雕像、贡品都得到悉心雕刻,笔触精致,题材也多以自然主体为主,如:四灵、九龙、叠叶、葡萄藤、芙蓉花……尽管会庆寺已经重修多遍,但其外表仍然保留着大部分的原始建筑的特点。
除了前殿高22米的佛像外, 每层寺庙有长64米,宽23米的厅室用做佛学讲堂、图书馆。最上一层是一座高12米,长52米的释迦涅槃像。 这是值得平阳省佛教自豪,乃至越南佛教自豪的艺术工程。
目前,会庆寺还保留者许多遗物,如:1885年木质经书刻印(被看做是平阳省最早的木雕经书),100尊木雕像(土龙木工匠亲手雕成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),18罗汉像(大小约为89-90厘米)。除此之外,还有诸位罗汉和菩提的浮雕,极其精美,手法高超,具有十分独到的艺术审美。